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支原体肺炎中药预防、治疗用药指导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11 阅读量:3341字号调整: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期,多地医院儿科门诊患者数量处于高位运行状态,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和发病人数呈明显上升态势。为进一步做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医疗救治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特制定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医药干预建议方案。

肺炎支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而是一种可以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属于传染病,但其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儿症状与大多数呼吸道疾病相似,以发热、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可累及支气管、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多属于中医“肺炎喘嗽”范畴,以热、咳、痰、喘为主要临床特征。

一、生活预防

1、正确佩戴口罩:远离传染源,室内定期开窗通风,去人员密集且封闭场合时建议佩戴口罩。

2、注意手部卫生:做好手卫生,尽量流水洗手,无水源可使用含酒精免洗洗手液。

3、注意合理饮食:饮食上,可以适当多吃百合、银耳、白萝卜、藕、梨等滋阴润肺防燥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4、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在作息上,不要熬夜,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出汗,以免耗气。

5、注意保暖:在穿衣上,冬季气温下降,儿童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

6、及时就医:注意自身身体变化,如有早期症状如发热、咳嗽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二、预防建议处方

组成:黄芪15g防风6g白术10g荆芥8g藿香8g桔梗8g太子参6g金银花8g蚤休6g芦根8g玄参10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儿童实际酌情加减

三、治疗建议处方

(一)风寒闭肺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口不渴,咽不红,舌质不红,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指纹浮红。

治法:辛温宣肺,化痰降逆。

推荐方药:华盖散加减。

组成:炙麻黄5g杏仁5g炙甘草3g桑白皮10g苏子10g陈皮8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二)风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微有汗出,咳嗽气急,痰多,痰黏稠或黄,口渴咽红,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指纹浮紫或紫滞。

治法:辛凉宣肺,降逆化痰。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加减。

组成:金银花12g连翘12g淡豆豉9g牛蒡子9g薄荷6g荆芥9g桔梗8g淡竹叶8g芦根10g炙麻黄5g杏仁6g生石膏10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三)湿热闭肺

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午后为甚,咳嗽喘促,气急鼻煽,喉间痰鸣,咳痰不爽,口干不渴,纳呆、便溏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治法:清热化湿,宣肺开闭。

推荐方药:苇茎宣痹汤或三仁汤加减。

组成:芦根15g射干9g枇杷叶9g郁金9g薏苡仁12g冬瓜子10g杏仁6g滑石12g黄芩9g瓜蒌皮9g前胡12g通草6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四)阴虚肺热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干咳少痰,低热盗汗,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指纹淡红。

治法:养阴清肺,润肺止咳。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

组成:沙参10g麦冬9g玉竹9g天花粉6g桑叶12g桑白皮9g地骨皮9g炙甘草3g。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五)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咳嗽无力,喉中痰鸣,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辄汗出,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补肺健脾,益气化痰。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陈皮6g半夏6g人参3g白术6g茯苓10g白扁豆10g桔梗6g莲子10g砂仁3g山药10g薏苡仁12g甘草3g 。

以上剂量为7-10岁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其余年龄段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酌情加减。

四、外治建议方案

       1.穴位贴敷:痰多者或肺炎后期迁延不愈或两肺湿啰音经久不消失者,选用敷胸散(大黄、芒硝、大蒜等)外敷背部。

        2.推拿:清肺平肝,点揉天突穴,推揉膻中止咳化痰,横擦肺腧令局部温热,分推肩胛宣肺止咳。

        3.中药灌肠:热盛者,可用中药灌肠液(生麻黄、生石膏、杏仁、黄芩、葶苈子、重楼等)灌肠退热。

        4.中药熏洗:可用青蒿、连翘、赤芍等熏洗退热。

        5.耳穴埋豆:选用支气管、肺、交感、大肠、肾上腺等穴位,适合于各种证型。

五、饮食疗法

(一)健脾粥:太子参扁豆炖瘦肉汤:太子参8g山药10g炒白扁豆10g猪瘦肉100g大枣(去核)2枚,生姜2片。

功效:益气健脾利湿

(二)防风粥:防风15g(单煮取汁),葱白2段,粳米100g。

功效:清热祛风,散寒止痛。

(三)恢复期证型与饮食

1.余热未尽,肺胃伤阴 

临床表现:口干舌燥,纳差食少,乏力神疲,舌红少苔, 脉细。

药食同源食材:荸荠、 甘蔗、番茄、芦柑、甜橙、柠檬、苹果、甜瓜。 

分析:疫毒邪侵犯人体后,正邪相争,耗精伤气,化热灼 阴,耗散阴液,余热未尽,肺胃阴液未复,故表现神疲乏力, 口干阴液耗伤状态,治疗上养阴恐滋腻留邪,清热又惧苦寒 伤阴,宜采用养阴透热并举配用滋养肺胃。 

2. 余邪已退,湿浊困脾 

临床表现:倦怠乏力,口不渴或口渴不欲饮,腹胀痞满,纳差食少无味,大便不爽或溏泄,小便浑浊,苔白腻或白腻 而滑,脉缓。

药食同源食材:山药、扁豆、香椿、大头菜。 

分析:本证多由脾阳素虚或病中过用寒凉等损伤中气药物,导致湿邪久羁从寒而化所致,其病机为湿重热微,湿郁 伤阳,从寒而化,困阻中焦。病位仍以中焦脾胃为主,湿困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司,气机不畅,故腹胀痞满。脾阳不 升,湿浊下流则大便不爽或泄。脾失健运,胃气不降则少食无味。湿邪下趋,泌别失职,则见小便浑浊。苔白腻或白腻而滑,脉缓均为寒湿困脾的征象,故治法用芳香化浊,燥湿理气为宜。 

3. 湿浊毒瘀,肺络损伤

临床表现:胸膺满闷,气短憋闷,痰多咳嗽,色白黏腻,畏风易汗,倦怠乏力,舌淡苔腻,脉滑。

药食同源食材:薏 苡仁、木瓜、草果、鱼腥草、蚕豆、香椿、大头菜。 

分析:邪遏肺卫,湿浊壅闭,上逆于肺,肺失宣降,故出现胸膺满闷,短气憋闷;肺气亏虚,卫表不固故畏风易汗;肺络损伤,肺部病灶纤维化明显;脾气亏虚则脘痞纳少,倦怠乏力;舌淡,苔腻脉滑为肺脾亏损,湿浊壅盛之候,故治法用化湿祛浊,理气益肺为宜。 

4. 阴虚火炽,内扰心神 

临床表现:心烦意乱,失眠多梦,焦虑不安,食少纳差,口干咽燥,舌红苔黄,脉细数。药食同源食材:百合、茯苓、酸枣仁、牛奶、芒果、柚子、栗子、大枣、粳米、蜂蜜。

分析:本证为疫病后期,邪热久羁而灼伤阴液,心火亢盛之候。热邪深入少明,心火上充,肾阴下虚,以致水亏火旺,水火不能相济,火愈亢而阴愈伤,阴愈亏而火愈炽,相互影响,其病益甚,故致心烦不得卧,此即吴鞠通所说的“阳亢不入于阴,阴虚不受阳纳”。心火炽盛则身热,心烦,舌红苔黄;肾水亏则口干咽燥,脉细,故治法用育阴清热,安神除烦为宜。

5. 阴阳失调,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乏力,口干口渴,心悸气短,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无力。

药食同源食材:百合、玉竹、黄精、枸杞子、黑芝麻、桑椹、益智仁、当归、阿胶、龙眼肉、沙棘、大枣、蜂蜜。

分析:本证为疫病后期,邪热久羁,元气耗散,阴液灼干,表现乏力,口干口渴,心悸气短,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脉细无力均为气阴两虚之象,故治法用调理阴阳益气养阴为宜。

(四)康复期药食配方

1. 生脉粥

药食组方:人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粳米100g。

制法与用法:三味药水煎取汁,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次。

功效与应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适用于气阴两伤所致的体倦乏力,气短懒言,汗多神疲,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或久咳气弱,口渴自汗等。

使用注意:外邪未解,或暑病热盛,气阴未伤者,不宜用本方。

2. 沙参麦冬老鸭煲

药食组方:北沙参5g麦冬10g扁豆15g玉竹5g金银花5g枸杞10g老鸭200g,姜、葱、盐、冰糖、白醋、胡椒各适量。

制法用法:鸭肉洗净,切剁小块,温水泡药片刻,备用,锅烧开水,下鸭焯水,去油备用,砂煲煲汤,鸭肉入煲,药材放上,加姜片、胡椒、白醋、盐,加纯净水没过,盖盖大火烧开,小火慢炖,2小时可。每日1次食用,每周1~2次,若服中药,间隔2小时食用。

功效与应用:滋阴清肺,益气补脾,适宜恢复期久食的滋补佳品。

 

南阳医专附属中医院

      2023年12月1日